珞珈问道丨Chris Pereira 彭家荣:新出海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本土化进程中的新媒体策略
发布时间:2025-04-28 14:15:10  点击数:
4月16日下午,“珞珈问道”中国传播创新论坛系列讲座第128期学术讲座在二楼报告厅举行。出海战略专家、美讯创始人兼CEO、《新出海:中企海外本土化实战手册》作者Chris Pereira(彭家荣)以“新出海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本土化进程中的新媒体策略”为题,结合20年全球化观察与300余家出海企业服务经验,深入剖析了中企出海的机遇、挑战与破局之道。讲座由中心副主任肖珺教授主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姚曦教授,周呈思副教授、贾煜副教授、慕文龙副教授、肖劲草副编审等4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图1 Chris Pereira(彭家荣)在讲座中

彭家荣总结了中国企业出海的困惑与挑战;沉淀了一套“5R合一”海外业务拓展的方法论;推出了围绕出海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构建了出海生态服务联盟,助力企业成功出海。
 
新出海时代:政策、科技与文化三重机遇

全球化布局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新方向。彭家荣援引数据分析,2024年,中国出口规模达到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成为出海热土。从行业看,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医疗健康、餐饮等四类以及文化类的“4+1”领域出海势头强劲。

他指出了企业出海的三个时代机遇:

一是国家政策赋能。“一带一路”“金砖+”模式等战略的引导,国务院、商务部以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各种政策加大对出海企业的支持力度。

二是科技突破创新。中国科技企业在AI技术商业化落地领域的持续探索和商业创新,将中国数字化、智能化的商业成果输送到世界各地,进一步引领出海潮流。

三是文化影响力提升。以《黑神话:悟空》游戏的崛起、新茶饮的流行为例,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使中国企业出海能快速抢占用户心智。

从全球化视角出发,彭家荣对中国品牌出海典型案例进行分享,阐释了新媒体在海外本土化中的关键作用。如出海企业利用新媒体在校园招聘中提升雇主品牌形象;走进五大美国名校强化年轻化品牌形象;通过慈善活动打开加拿大市场,获得本地社区和政府的认可和信任;以及B TO B如何提升在欧美市场生物技术行业的影响力等等,深入剖析了新媒体时代下企业如何通过新媒体平台本土化传播实现海外市场破局。
 
“5R合一”方法论:全球视角的本土化

彭家荣认为,出海不再是简单的商品贸易,而是围绕企业战略将品牌、产品、组织、财务乃至生产等在各个国家和市场实现全方位的本地化。出海的核心,全球视角的本土化至关重要。将公司融入本地,了解本地,才能抓住全球化的机遇。

发展海外业务的关键是得到本地市场的信任。彭家荣根据美讯服务300多家企业的经验,沉淀出“海外市场拓展5R合一”的方法论:即以PR的内容(讲好故事)、渠道(长期运维)为抓手,实现企业在海外市场GR、BR、IR、CSR和HR-5R协同下的最大合力,通过“5R合一”构建本土信任。“5R”分别是:

GR:Government Relations合规与政府事务管理。建立良好的政府关系是中国企业国际扩展战略的核心,是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思维。

BR: Business Relations 行业影响力塑造。良好的行业影响力,中国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开拓市场、获取资源、推动创新并应对风险,也是企业建立定价权的三层逻辑。

IR: Investor Relations 投资者关系管理。良好的投资者关系有助于企业获取融资、增强市场信心和提升企业价值,也是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的必修课题。

CSR(ESG):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社会责任品牌管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品牌价值,还能促进可持续发展,降低企业风险,低成本启动“信任杠杆”。

HR: Human Resources 雇主品牌管理。企业通过多元文化建设、强化企业文化和国际合作,吸引优秀的国际人才,为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奠定基础,打造出一支了解中国与本地文化差异的团队,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企国际化的成败。

他以一家文具公司为例:通过精准定位美国艺术院校学生群体,定制返校季营销活动,吸引5000+跨族裔学生参与,实现品牌年轻化目标。彭家荣强调,“信任的建立需长期耕耘,而非短期利益交换。”
 
提问与互动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现场师生围绕“中国企业海外本土化”的核心挑战踊跃提问,议题涵盖全球化与本土化平衡、ESG信任构建、危机应对、线下沟通价值及雇主品牌塑造等,彭家荣结合实战经验逐一进行了回应。

姚曦教授分享了讲座心得。他指出,出海本土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兼顾市场规律与地缘政治。出海是建立品牌信任和认可的过程,需要不断跨越文化障碍、制度障碍等。这些障碍背后是国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博弈,跨越的过程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能照亮全球化新航程,而跨文化传播的底层逻辑——尊重、包容与适应,正是破解信任难题的密钥。姚曦认为这次讲座既有方法论又有实战案例,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鲜活样本。

最后,肖珺对今天的讲座予以总结。她提到,彭家荣的演讲多次强调,中国企业海外本土化过程中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演讲中提到的不少案例都提示我们,在全球本土化过程中,文化间接触和理解扮演着关键角色。她总结道:“从产品、行动到信任,传播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维度。低成本、高效能的信任构建,需依托跨文化传播对本土差异的尊重与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