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与发展——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建设座谈会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1-05-28 09:46:48  点击数: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5月20日下午,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建设座谈会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顺利召开。本次座谈会特邀1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围绕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的高质量、特色化发展,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期刊建设与学术评价以及《新闻与传播评论》的办刊思路、办刊特色和发展路径等展开学术探讨。

 

《新闻与传播评论》主编姚曦教授主持座谈会并介绍与会领导、嘉宾。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出版科学》主编方卿教授致辞。他对专家学者莅临武汉大学探讨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的建设与发展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回复的重要时间节点,在国家大力支持学术期刊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召开此次座谈会极具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新闻传播学是一个涉及较为广泛的学科,办刊不仅需要专业编辑人员的孜孜不倦,而且需要读者和学者的反馈和交流。他说,从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15种中文学术期刊的发展情况看,《新闻与传播评论》的综合表现亮眼。方卿教授认为,学术期刊不应窄化、内卷化,学术期刊的办刊方向、学术定位、栏目设置等这些对于学术发展都具有引导作用,需要从学术建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考量。

 

《新闻与传播评论》副主编刘金波编审围绕《新闻与传播评论》作为学术期刊出版以来的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他说,刊物三年多来的发展就是一个“传承、转型与发展”的过程。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学术期刊需要坚持期刊人的情怀、责任与担当,顺应时代需要和技术潮流,坚持创新与发展。刊物近年来正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经费和人员保障,质量全程控制和流程管理等措施,通过兄弟院校一大批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刊物在多项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获得长足进步。希望未来在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新闻与传播评论》在集约化、数字化、特色化发展方面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图片

 

在交流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学者主要围绕本次座谈会的主要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与建议。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主编范军教授建议应该尽快提升学科内专业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办出各自的特点,既要为现实服务也要保持自身的力量,保证张力和距离,从学术话语等角度切入,进一步彰显学术为现实服务的重要功能。他还认为新刊需要着重培养、扶持年轻学者,同时,知名学者培养青年人才也是其重要使命之一。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全球传媒学刊》执行主编陈昌凤教授通过自己办刊的经历认为办好一个学术期刊非常不容易。她说,《新闻与传播评论》在短期内取得了高速发展,刊物的办刊规范、体制机制、审稿队伍建设等做得很好,值得学习借鉴。她认为,一个刊物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一是要充分利用研究基地、年会、学术论坛等给予期刊发展的支撑作用,刊物一定要和学院的布局、优势学科等联系起来,与专兼职编辑的学术特色联系起来。二是刊物发表的文章要在基础理论和学科前沿方面均占有一定比例。三是促进刊物的机制建设,让办刊的经验和学术成果的发表帮助学科的建设发展。一个期刊的定位应该与国家发展和学术前沿承接,刊物特色化的道路离不开多方价值的整合,期刊应该聚焦热点,更加注重前沿研究。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大学》常务副主编朱春阳从个人办刊的经验分享《新闻大学》的办刊特色、审稿流程、用稿比例等多方面的体制、机制、经验和方法。对于审稿的机制问题,他提出,要充分利用数据库与文献之间的对比关系,做一些比较有特色的研究;要大胆起用学有余力的博士生参与学术期刊的审稿、编校工作,从一个无任何利益关系的角度去纯粹地看待文章的学术价值,充当一个把关人角色,以便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术旨趣与学术眼光。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陆地教授认为,一个好的期刊应该独树一帜,《新闻与传播评论》的价值就在于“评论”二字,应该抓住这个特点继续发扬。他说,办刊应该具有“评、比、破、立”四重价值,学术的呈现是其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之上应该能够展开评论、具有对比、打破桎梏、重立新观等功能。论及编辑角色定位,他认为编辑应该具有一定的高度,站在俯瞰学术界的视角来挖掘优秀的青年学者。同时,前辈学者应具有伯乐和公心意识,促进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的更新换代。

 

重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董天策认为,这是新闻与传播学历史性的高速发展成长时期,反映了新闻传播学整体的进步,论文发表的质量和数量也反映出中国新闻与传播事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期,新的技术对于传播的重构是一个良好的新闻传播研究的机遇。在这种有利条件下,《新闻与传播评论》已经拥有良好的学术底蕴、运作机制和专业团队,未来的发展机遇一定会更加美好,相信刊物会快速成为中国新闻传播界具有引领性的刊物之一。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跨文化传播研究》主编单波认为,《新闻与传播评论》自创办以来一直在进步。如何取得更大的进步,学术期刊需要策划,需要追踪学术前沿,这就要求编辑去约稿,结合时代变化的主题发现现实议题,在约稿过程中注意解决稿件拖延等现实问题,保证学者的原创价值,需展现出约稿学者的研究水准和风格。办刊需要有很强的评论意识,正如前面陆地教授提到的,期刊需要一个独特的闪光点,由此形成的学术底蕴就是一个期刊的创办的宗旨所在。最后,他感谢学术期刊编辑为实现学者们的学术自由而做出的贡献。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钟瑛教授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出发,谈到定位对于刊物的重要性,比如当多篇文章需要投稿时,不同调性的文章适配不同调性的期刊,这种隐形的规律是潜在的,这就是一个期刊带给读者的印象和标签。期刊的定位要在办刊特色、在所刊发的文章中具体体现出来,同质化的办刊是不可取的。

 

 最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教授通过“感谢”和“请求”两个关键词进行了总结。他感谢学校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支持,感谢编辑部工作人员对本刊建设的付出。感谢以方卿为代表的出版专家学者和来自各个高校的专家学者对于《新闻与传播评论》的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他说,在你们的帮助下,刊物一定能获得更好的创新发展。同时,希望各位与会专家和广大学者能够持续性地关注本刊的发展动向,及时献计献策。希望编辑部专兼职编辑只考虑期刊的品质和影响,学院会继续大力支持刊物的建设和发展。也希望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一如既往地支持刊物的发展,共同推动中国新闻传播学学术的发展进程。

 

 

编辑:赵冀帆

审核:刘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