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IS∣戴维·马歇尔:比较人设视域下的比较传播
发布时间:2019-12-03 15:33:28  点击数:
由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传播与创意学院主办,《新闻与传播评论》编辑部、《跨文化传播研究》编辑部、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大学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二届比较传播国际研讨会(Comparative Communication Stud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简称CCSIS)于11月14日在武汉大学召开。研讨会共有3场主题演讲,1场主题圆桌论坛及2场分论坛,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公众号将逐步分享相关研讨内容,现将主题演讲1——比较人设视域下的比较传播的内容摘编发布如下: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教授戴维·马歇尔首先阐明了此次演讲的两个目标:第一,通过简要回顾比较传播相关学科的历史,找寻其与传播研究中有趣的比较分析的共同点,以此来厘清比较传播的起源;第二,探索比较人设在人设研究中的研究问题,进而探寻其为比较传播研究提供的新的研究视角。

通过对比较传播的前身进行快速回顾,戴维·马歇尔指出比较涉及理解“交叉点”,比较传播是从与其他学科的交汇中建立的。也许由于比较传播具有文化之间的交叉和跨学科的知识探究之间交叉的特点,所以比较研究的分析形式持续出现新的问题。Esser和 Hanitzsch在论文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of Comparative Communication Inquiry 中列出了一些应关注的路径。

 

首先,他们确定了传播模型的“扩散”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如何认识“全球化”的复杂性,如何在具有明显文化霸权的语境下有针对性地思考和对待全球化?再者,我们的技术传播也许可以确定在复杂的媒介化过程中,它如何在个体文化中传播,并准确地复制或改变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

 

其次,方法论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一种方法,即使是大众认知中很客观、也受到文化传统重视、并经过科学主观性和客观性反复论证了的方法,也可能会出现偏差。因此,对于比较传播研究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要同等重。因为在跨文化研究合作的过程中,就比较传播本身而言可能需要经过反复讨论和实践检验,才有可能发展出确定的成果和有价值的学术内容。

 

第三,传播学研究有许多不同的传统,许多学者会在传播学研究中发现西方偏见广泛存在。戴维·马歇尔认为这本身有时就是一种学术偏见,因为事实并非如此。这些不同的传统确定了不同文化之间已经认同和固定的模式。科学的探究来源于人类文化和人类文化传播的客观性,传播同样随之变化而不固定。

 

此后,戴维·马歇尔试图从比较人设的角度来理解比较传播,并提出关键问题:新的沟通形式如何以特定的方式改变自我的公开表现?

 

戴维·马歇尔将该领域称为人设研究(persona studies),并明确了人设研究的定义:它既不是个人也不是集体,而是个人转化成集体的方式,它是虚构的人设身份,就像是人的面具一样。它是个人、私人、公共、专业和亲密关系的新构型,并且通过人们在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展现方式进行了重新呈现。

 

演讲最后,戴维·马歇尔指出比较工作需要转换视角,并介绍了人设研究的五个维度,分别为人设的公共维度、人设的中介维度、人设的表演维度、人设的集体维度和人设的价值、代表性、声誉和声望维度(VARP分析)。戴维·马歇尔展望了该研究的前景并提出了对该研究的期待,希望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专项合作将该项目推到一个新高度,以此来探寻比较传播成为未来进行有效且有价值的研究的根基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