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问道丨张举玺:跨文化传播研究视域和问题观照
发布时间:2019-09-30 09:44:52  点击数:

2019年9月27日下午,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举玺应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邀请,在中心331会议室作了一场题为“跨文化传播研究视域和问题观照”的学术讲座(中国传播创新论坛系列讲座第55期)

 
讲座伊始,张举玺教授从当年在俄罗斯留学和驻站记者的经历切入,介绍了回国后选择中俄新闻比较和跨文化传播等方向展开研究的动因。随后,他就跨文化传播相关概念、研究内容、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怎样设计和培育科研方向等内容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张举玺教授在梳理跨文化传播概念时指出,“跨文化传播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玄奘取经、郑和下西洋等都是跨文化传播的典范。”

 

他着重解释说,跨文化传播是各种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动、共享和互动的过程,主要指涉及人类社会中文化要素的扩散、渗透和迁移的现象。跨文化传播学主要关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组织、国家之间交流的特点和规律;不同文化的个人、群体之间传播乃至冲突的文化因素。跨文化传播研究内容涉及文化与民族心理的差异、跨文化交际的语用问题、文化冲突与解决途径、文化延续和变迁、传播的控制和管理,以及民族文化自立与发展等。

 

他认为,与跨文化传播接壤的学科很多,其中影响较大的学科有十个一级人文社科学科,包括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文学、符号学、心理学、哲学、历史学、管理学、新闻与传播学。这些人文社科对跨文化传播的发展与研究,都具有独特贡献,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如何把它们的研究成果综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跨文化传播研究应打破学科的门户之见,跨越各社会学科之间的界限,运用多学科视角进行综合研究。



 

张举玺教授指出,在进行跨文化传播研究时,需要高度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误读问题。跨文化传播中的误读,是指一种文化在解析另一种文化时出现的错误理解和评估。误读可以发生在传播者环节、文本环节或接受者环节。误读可分为有意识的误读和无意识的误读。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得当的翻译都是造成误读的原因。误读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但更多的是消极的。避免误读是促进中外文化进行正常交流的必要条件。

 

第二,历时与共时问题。共时性与历时性分别从静态与动态、横向与纵向的维度,考察社会结构及其形态。共时性侧重于以特定社会经济运动的系统,以及系统中要素间相互关系为基础,把握社会结构;历时性侧重于以社会经济运动的过程,以及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发展的规律为基础,把握社会形态。

 

第三,等量与定量问题。“等量关系”是指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数量关系中的一种。数学题目中常包含有多种等量关系,如果要求用方程解答时,就需找出题中的对等关系。“定量关系”是指用一个或多个量表示几个需要探究事物之间的关系。定量属性是指以数量形式存在着的属性,并因此可以对其进行测量。测量的结果用一个具体的量(称为单位)和一个数字来表示。等量与定量分析,不仅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取样方法,也是人文社科研究中常用的论据取样方法。

 

第四,国际政治关系问题。国际政治是指一种复杂的、处于运动形态中的国际范围的社会现象,它反映十分复杂的国际关系。其中,有外交关系、经济关系、宗教关系、民族关系、地域关系、集团关系等。国际政治关系既有普遍性、共同性问题的政治关系需要调整,也有特殊性、个别性问题的政治关系需要调整。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的最大区别就是研究领域的不同,国际关系研究国际社会之间的外交事务和关系。而国际政治则研究发生在世界各国之间政治上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如何对待国际政治关系问题,对跨文化传播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第五,使用一手资料还是二手资料的问题。一手资料是指原始资料、原文资料,是科研人员为解决特定问题而通过现场实地调查,直接向有关调研对象收集的资料,或外文文献资料。二手资料又叫次级资料,是经过他人收集、记录、整理所积累的各种数据和资料,或者从外文翻译成研究所使用的文字文本。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均有其优势与劣势。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传播研究工作中,要注意发挥其优势,尽量避免两者的劣势。


 

 

 

谈到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下怎样设计,培育科研方向与课题时,张教授认为,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兴趣,多发表论文,即便不是核心期刊论文也没有关系。关键是要培养自己的科研思考能力,在提升科研能力的过程中凝练好自己的科研方向,并围绕该科研方向聚力培育核心期刊论文与项目。同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参加各种级别课题的申报,敢于在高级别出版社出版自己的科研论著。
 



 

在最后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就国际新闻中的误读、跨文化传播理论的中国化和去西方化、苏联相关研究的敏感性、中俄跨文化研究的选题等问题进行提问,张教授热情回答了大家感兴趣的有关话题。在整场讲座中,张举玺教授不时结合自身经历的各种趣事,来佐证论述讲座内容,语言幽默风趣,现场反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