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场论坛为第十届中美媒体教育国际研讨会的第二场主题论坛,主题为智能时代的智慧媒体教育。在陈昌凤(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的主持下,大卫·赫尔佐格David Herzog(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美国国家计算机辅助报道研究所学术顾问)、辜晓进(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特聘教授,新闻学科带头人,原《深圳日报》总编辑)、李嵘(澎湃新闻常务副总编辑)和程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感言,并进行了现场提问和互动环节。
赫尔佐格教授先从传统新闻报道的角度谈美国新闻业对报道对象多元化和代表性的重视,他认为新闻报道的来源应该多样化,记者应和多种多样的人交流,从而使报道对象更具有代表性。其次,他结合自己的数据新闻报道和教学背景,认为在面对庞杂的数据信息时,学生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不仅要理解数据新闻是什么,数据能帮助新闻更加智能化,还要知道数据也是有缺陷的。他呼吁,作为新闻从业者,要学会使用数据,做一个具有数字背景数字能力的媒体人。
辜晓进教授在回应对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时,认为业界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多分歧,但他认为最重要的能力是新闻融合(news convergence)而非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受众真正需要的不是媒介和媒介的叠加,而是新闻呈现形态的融合,比如西方主流媒体《纽约时报》的APP上有各种形态媒体的融合,而中国媒体的主流做法依旧是分离而非融合的。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他认为学生应该在掌握叙事技能的基础上,做到在内容上的深度融合,这是目前很多学生所欠缺的,因此新闻传播教育者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李嵘副总编辑先回应了辜晓进教授的发言,在关于什么是对毕业生的第一要求的问题上,他认为这些标准要求不一,以往强调学生的写作能力,但他更重视学生的好奇心和人文关怀素养,因为这些天然素质难以后天培养。
在媒体融合的问题上,他同意辜晓进教授关于融合的观点,即报道应具备多种多样的形式,不仅有图片还要有短视频嵌入。然而他也提到现实情况的局限性,即好的短视频很难获得,且成本较高。但他相信随着未来的5G、编辑视频软件等技术的发展,短视频生产状况可能会得到改善。
回到论坛主题上,李嵘认为现在的人工智能的作用主要在媒体信息的分发领域,比如关键词匹配、大数据等技术。而在信息生产领域,人工智能还未起到较好的作用,仍旧主要依靠记者的专业素养和个人经验。对此,他展望未来学界对人工智能于教学上的更多努力,以及人工智能对新闻生产领域的作用。
关于智能时代的新闻传播,程明教授首先谈到一个问题,即传统报纸上是否还有新闻。智能传播时代需要重新思考传统媒介和传统新闻报道方式,技术驱动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比如所谓的“ABCD”,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和大数据(data)。他还谈到钱学森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到的四个关键词: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钱学森认为一切可测量的东西叫数据,有价值的数据叫信息,结构化的信息为知识,知识在实践中创造性的运用为智慧。从大众传播到社交媒体传播再到智能媒体传播,目前的智能传播严格来说依旧是弱人工智能,还未到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阶段。
著名信息学家香浓曾说过:“信息是减少不确定的表述。”但在社交媒体时代,半开放的信息系统反而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因为社交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带来新的不确定性的问题。那么在新闻传播教育中,我们也在和学生这样交流,即数字技术解放了信息传播者,但并未带来信息接受者的解放,数字技术的黑箱也带来了数据造假和传统信任模式失效的问题。就像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佩罗曾说过的一句话:“科学技术曾被认为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但现在却日益成为当代社会最大的风险源。”我们把它换一句话来解读,一方面,人们想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降低周遭世界的不确定性,但是另一方面,科学技术自身又成了不确定性的始作俑者。正如在如今的智能传播时代,我们进入了开放、协同的系统,与智能技术并存发展以后,如何理解信息传播新的不确定性问题。因为我们看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能够辨析信息、信源的种类,能够甄别信源的真假。我们也通过云计算和人工技术,着力解决信息选择和信息理解问题,我们通过区块链技术提高数字技术的信任度,同时建构新的以积极信任为主的数字信任环境。
程明教授进而谈到教育的另一个难题,即智能技术并没有完全消除不确定性,反而是数字技术发展和人类进化面临终结的不确定性问题,比如人自身的情感、多方面变化的需求,以及主体性的问题。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的不确定性问题来自人类自身,所以当我们在智能传播时代面对这些新问题时,人工智能技术将把人类的需要、情感、态度和价值实现,通过网络加载并内嵌至社会系统当中,这会给人类提出一个新的命题,也会给新闻传播教育者和媒体教育带来不断的新问题,但这种思潮也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
论坛最后,与会嘉宾就新的技术条件下如何做好传播教育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辜晓进教授认为高校教育应抓住技术变革的根本去教育学生。赫尔佐格教授认为学生要有不断学习和迎接新挑战的能力,并善于自主思考和自我解决问题。李嵘则展望更多复合型人才的出现,这种复合随着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而变化。程明教授最后进行了展望性的总结:希望通过新闻传播人和新闻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推动人类迈向“自由而不失秩序,理性而不失人性”的智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