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地方建构——以成都城市书店为例
曹璞    薛稚尧    熊兰
关 键 词:城市传播;传播地理学;具身;实践;地方
摘  要:

以保罗·亚当斯关于媒介与地理学的思考作为理论基点,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成都城市书店为例,可探究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地方建构机制及其与媒介、身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在深度媒介化语境下,社交媒体通过对城市书店物理空间和身体感知的再现,将其从日常生活中抽离,突出“偏离常规”的特性,引发“媒介朝圣”的动机。书店空间中身体、媒介与地方的互动所生成的多元感官体验激发情感、累积记忆,形成“诠释循环”与“地方重构”两种地方建构路径。在此过程中,不同社会主体相互角力,共同形塑地方意义。空间使用者“自下而上”的地方建构路径一方面为城市空间地方创生注入了新潜力,另一方面又受到商业资本的裹挟视觉霸权压抑和干扰了多元感官体验,部分遮蔽具身实践的创新潜力,进一步强化“视觉中心主义”的叙事;而“数据体制”则将媒介驯化为消费导图,不均衡的可见性加剧了空间生产的不平等。


[PDF](下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