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互联网隐语现象流变20余年,经历了初代“行话”兴起、亚文化群体隐语爆发、热点舆情事件流行语隐语化、社群和大众隐语不断迭代这四个阶段。网络隐语是互联网时代的“语言民俗”,是网民作为言语主体的语言与文化生存实践,该现象背后具有两种逻辑,既符合“内在正确性”这一语言生成的内部逻辑,又有其深刻的“网络地带”性这一现实逻辑。各言语社团通过语言既直面和解构外部世界,又构建其不同于主流世界的“存在之家”。网络隐语具有自身的封闭性、落后性和对主流文化的挑战性。网民应节制其语言的自由权利,增强言语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意识,社会应为不同文化群体提供网络相遇机会,促进其走出群际孤立,共同致力于网络文化多样性和公共利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