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中国传播学者的历史使命
孟建
关 键 词:
摘  要:

自党的二十大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理念后, 社会各界, 特别是学术界对这一极为重要的理念开展了诸多研究, 学术成果也日见其多。然而, 在现有的成果中鲜有论述人类文明新形态理念传播问题的研究。如何传播好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要的理念, 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 更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对于如何让世界感受到、 领悟到、 认识到中国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我们传播学者们责无旁贷。就学术研究而言, 须对以下四方面予以特别关注。

首先, 通过传播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与价值, 构建大众文化层面的知识体系, 以及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是任何一个文明的核心, 没有这一核心, 任何文明都很难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从知识创造的角度来看, 正是伟大的知识创造, 造就了文明。我们要将人类文明新形态融入大众文化的知识系统, 使之成为新时代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构建起严格的知识和理论体系, 才可能最大限度挖掘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思想潜力及最大限度地避免误读。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让人类文明新形态理念展现出更强大、 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其次, 通过传播人类文明新形态, 引导文化大整合, 以形成更加合理的文化架构。这种合理的文化架构, 不仅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内涵的体现, 同时也是完成党的二十大所期望 “ 从文化范式到文明形态”的巨大提升。我们所论及的合理的文化结构, 应当体现 “三个层次” 和 “两个时态” : 即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结合, 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结合,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 此三个层次的前两个层次体现为“共时态” , 第三个层次体现为 “历时态” 。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前所未有的文化整合能力, 将 “ 三个层次”所涉及的 “六个方面” 的文化 (即大众的和精英的; 外来的和民族的; 传统的和现代的) 予以全面整合并提升至文明的高度。

第三, 通过提升人类文明新形态传播效能, 快速推进文化强国战略。传播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与价值, 有助于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 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同时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 从而大大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此外, 这方面的建设也有助于增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同时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伴随东方哲学中大同世界的思想、 天人合一的思想, 以及本质层面非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第四, 通过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五大文明建设与数字文明进一步融合, 进一步转化文化生产力。德布雷的媒介理论认为, “媒介圈” 之间并非简单的新的代替旧的、 后者代替前者, 而是交错融合的, 具有相互“协同” 与相互 “ 浸入” 的特点。因此, 我们主张用 “ 生成性媒介 ( emerging media) ” 代 替 “ 新 媒 体(new media) ” 这一概念。数字技术与文明的五个组成部分的关系同样体现了 “ 媒介圈” 中各元素相互协同与浸入。这也正如伊尼斯所主张的, 要将文明的发展过程与传播形态紧密结合起来。

我们传播学者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 以时不我待的精神, 迅速担负起人类文明新形态传播的研究使命, 在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滚滚历史大潮中, 凸显传播学者的更大学术贡献。

 

孟建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PDF](下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