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基于实践论的中国自主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建构
胡正荣
关 键 词:
摘  要:

新闻传播学作为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 它的源头是完全来自实践的, 而学科的出路, 即知识体系的出路也是完全面向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最大的优势是它的实践论。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 包括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都是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也是实践性极强的一种理论框架。2023 年 4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的重要讲话中, 明确提出: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 主义真、 学问高、 德行正, 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 世界之问、 人民之问、 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 以彰显中国之路、 中国之治、 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 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 根本性、 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 取得好成果。” 第一句话是总要求, 后面是路径和做法——实际上就是回答这四个 “问” ——它们其实都来自实践。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所有对象、 所有问题一定都来自实践, 至于提炼到什么程度, 乃至达到哲学形而上的层面, 也是基于实践的思索、 讨论与抽象。讲话中的中国之路、 中国之治和中国之理以及解决方案, 对于新闻传播学尤其重要。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最终是要回归到对实践的指导和指引。当下需要讨论的不再是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问题, 而是要讨论如何建构中国自主的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的问题。

2016 年 5 月 17 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实际上提出了我们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路径和源头之水。自主知识体系一定是包括三大体系, 即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要构建这三大体系, 既不能忘记本来, 又要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历次讲话, 再结合整个新闻传播学的特征, 我们尤其要抓住这个学科作为可转化的知识体系的特点。亦即要为新闻传播的实践去提供一种认识上、 理念上、 思路上和方法上的解决方案。

我们认为, 学科体系是知识体系, 由理论与方法构成; 专业体系是能力体系, 由目标、 课程、 过程、 方法和人 (师生) 构成; 实践是认识体系, 是学科体系建构的源泉, 同时, 又是对学科体系, 乃至学科体系转化为专业体系之后成果的检验体系。

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泉, 一切知识建构的可能性源泉。由此, 才能够建构知识体系, 即学科。但知识建构之后又需实践检验, 所以实践既是认识体系或者说知识体系的来源又是检验的体系。这套知识体系 (即学科)是由理论和方法共同构成的。学科具有存在的合法性之后, 它就有能力把学科体系即知识体系转化成为专业体系, 也就是人才能力体系。在高等教育中, 这套体系就是人才培养方案, 含目标、 规格, 以及教材、 教学、 培养模式与方法、 教师与学生等等。高校所有专业体系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对其能力及其背后的知识体系进行检验。

当下新闻传播实践的颠覆性变化对所有新闻传播学学者提出了新要求。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创新就必须以实践为基础, 以问题为导向, 研究方法要融合, 学科目标要融合, 以分化的研究领域为手段。

新闻传播学的交融性越来越强, 不仅是学科在交叉, 业界也在融合, 学科融合和分化也呈共同存在的趋势, 这一问题至关重要。因此, 实践是中国自主的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建构的创新原点, 同时又是这套知识体系建构后检验的标准。只有围绕实践, 我们才能真正使得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的建构更加符合中国的现实, 也才能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建构贡献我们这个学科应有的力量。

 

胡正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


[PDF](下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