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人社会接受度提升之组态路径研究——基于 36 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向安玲 李亭竹 马明仪
关 键 词:虚拟人;社会接受度;定性比较分析;计算机是社会行动者框架
摘 要:
虚拟人作为连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一种新型生命载体,其所承载的技术价值、商用价值、传播价值和社会价值逐步凸显。 但限于产品形态、功能应用及用户感官偏好、认知图式等多方面因素,其市场认可度和社会接受度仍有待提升。 根据计算机是社会行动者框架,研究基于近年来小红书平台舆论热度较高的 36 个虚拟人样本,使用定性比较分析对影响虚拟人社会接受度的多层要素进行挖掘。 研究发现:目前国内虚拟人在社会接受度上存在明显断层,头部 20%的产品占据了 84. 6%的社会接受度;从各项社会线索得分表现来看,外观形象>人设定位>底层技术>交互功能;从各项社会线索的重要性程度来看,“人设定位”成为提升社会接受度的核心要素,其后依次为“交互功能” “底层技术”和“外观形象” ;从组态路径来看,基于情感连接的“强人设” 和基于感官刺激的“高颜值” 构成了虚拟人社会接受度提升的两种典型模式。 研究从理论层面对计算机是社会行动者框架作出扩充,在实践层面为虚拟人在新闻传播行业的落地应用提供参考。
[PDF](下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