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算计”与计算:舆论传播的另一种诠释
林如鹏
关 键 词:
摘  要:

观察近来的热点传播, 现象级事件多发易发, 新议题、 新转向让人应接不暇。 几乎每一起大流量事件, 都 能刷新我们关于真相呈现与话语竞争的新认知。 其中, 有跌破底线的惊愕, 有超越常识的创造, 更有撕裂舆论 的纠缠。 网络浮面的泡沫, 常常大于现实的肌理。 舆论传播被塑造出新的结构化特征。 既有的传播理论之框 架, 面对纷扰浮躁的现实与不断重塑的网络关系, 其解释力、 诠释度与建构性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我国成功举办冬奥会、 通过主场议程向全球传播 “冬奥精神” 之后, 俄乌战争则把瞩目焦点拉回残酷的 地缘政治冲突现实之中。 战场硝烟外的云端 “信息迷雾” 也 “乌” 云密布, 在国际传播话语权上遭遇封杀的 俄罗斯处处陷入不利境地。 不仅如此, 由信息不对称及观点分歧形成的冲突持续加剧, 在极端化表达与立场站 队之下, 部分网民深深卷入社群化偏见。 在信息渠道愈发多元的当下, 依然可见 “茧房效应” 的强光, 尤其是 有了算法推送的加持, 舆论场的极端认知与观点冲突进一步强化。 一些人被算法操控, 同时又在算计着他人的 情绪。 近年来, 类似俄乌战争这样的国际舆论事件的 “倒灌” 效应, 对主流媒体的舆论输出形成制约, 从而影 响共识生成, 这是值得关注的新现象。
比上海疫情更让人焦虑的, 是舆情的氛围。 网友用 “疫气疯发” 来形容社会面对疫情的恐慌心理。 疫情与 政情、 社情及国际热点交织叠加, 舆情风险 “燃点” 走低容易触发, 冲突、 外联与倒灌的变数在加大。 这场最 初来自 “动态清零” 与免疫共存的论争, 其后源源不断输送负面信息与情绪, 有关上海 “防疫信息” 的正面传 播被显著弱化。 其中的政策传播与沟通机制、 基层治理与舆论引导效能等方面仍有待探索破题之策。
年初徐州丰县 “生育八孩女子事件” 在真相未明之时, 舆论场映射要 “让子弹飞一会”, 从一开始就存在 舆论撕裂问题。 在公众的逻辑一端, 群众旁观者、 推波助澜者及自媒体意见领袖通过对真相爆雷的预期, 合力 对官方的信息与行动进行质疑、 消解。 那些先入为主的预设, 不是建立在事实之上, 而是依赖主观猜测与表面 经验, 从一开始就形成对官方话语权的围殴与争夺。 对于舆论所期待的负责任的调查与源头解决、 一锤定音式 的沟通发布, 如果能在决策过程中前置布局、 同步研判, 信任效度必定倍增。
纵观以上三个国内外现象级热点事件, 其中的意义赋予却是常识性的, 分别是: “撕裂的舆论不利于共识 建立” “失灵的传播反作用于政策实施” “重建信任要找到源头活水”。 而其中的主导因素, 共同指向一个新的 现实图景———网络的极化表达与负面舆论的数据驱动。 因此, 在舆论传播及其治理上, 未来要着力关切聚焦更 多深层次命题。
首先, 警惕 “被算计的舆论”。 舆论事件的生成因素已大为改变, 特别是 “事实” 的建构力量更加多元。 主流媒体及官方的事实呈现, 声量往往不如个人及自媒体借助情绪驱动、 抛出怀疑煽动的 “新事实” 效应。 各 种力量抢滩登陆舆论场, 瞄准 “设定的目标”, 通过制造大落差的信息鸿沟, 调动负面因素及极化偏见的汇聚 以达到预期。 这种 “被算计的舆论” 危害很大, 要高度防范警惕并建立系统性的应对体系。 在国际斗争中, 一 个主权国家的话语权建构更是刻不容缓。
其次, 优化 “被计算的传播”。 当前所有的传播都在算法机制下运行, 但算法不会自动向 “正”。 在算法 语境下, 信息流向是个人需求主导, 传统的舆论引导与传播议程设置近乎失效。 算法天然具有的 “大流量” 逻 辑, 如何转化为壮大主流话语的正能量机制, 是摆在眼前的重大现实命题。 而基于数据思维的精准传播, 一直 以来官方机构并无禀赋, 特别是在基于新媒体语言及社群化场景的传播语境下, 需要从机制上对接治理之道的 转换。 基于算法的话语竞争, 是新一轮传播改革的主线。 未来, 传播与国家治理如何形成协同效能的机制与力 量布局, 在理论与实践上应该可以开辟非常大的空间。


[PDF](下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