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多年来,“中国模式”成为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讨论中国发展,建构中国 国家形象的一个热门概念,但中国在对内、对外传播中却尽量避用这一概念,把这一概念的 解释权拱手让给了西方。 总体来看,西方国家对“中国模式”的评价大体分三种类型:第一 种是承认其存在并对其持积极肯定的态度;第二种是承认其存在,但对其持否定的态度,特 别是将其视为对所谓“西方模式”的挑战和威胁而予以激烈批判;第三种是根本否定“中国 模式”的存在,傲慢地认为中国根本不配产生一种发展模式。 准确理解和正确回应西方对 “中国模式”的评价,需要从文明传播的视野切入。 从文明传播的视野来看,西方国家对“中 国模式”的评价从根本上来说基于其特定的意识形态和文明立场,是大国竞争世界史观和 文明冲突观念的产物,既显示了其极其自负的文明优越感,又展现出其强烈的文明衰落焦 虑。 基于这样的传播语境,中国在对外传播中应该积极准确地使用“中国模式” 这个概念。 这既是回应国际话语,争夺“中国模式”话语解释权的需要,更是讲清楚中国故事,展示文明 自信的需要———“中国模式”这个概念,不仅能够涵盖中国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而且还 可以涵盖基于更深层的文化因素的中国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方向的必然性,鲜明地展示了中 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和中华民族由文明自卑走向文明自信的精神状态。 在运用“中国模式” 讲述中国故事时须从基于长时段、更符合人类文明传播史实质的文明对话的新世界史观出 发,以便突破基于短时段和西方近代文明特点的大国竞争旧世界史观带来的话语困境,准 确地辨明“现代中国”这一概念中包含的“中国的现代”和“现代的中国”这一关涉现代中国 根本发展思路关键问题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讲清楚“现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价值追求,体 现中国的文明自慎,防止落入大国竞争和文明冲突的陷阱,在全世界塑造良好的大国形象。